一、環境因素
高濕度環境
當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達到一定程度(一般超過 60%)時,
開槽刀片表麵容易形成一層薄薄的水膜。這層水膜會溶解空氣中的氧氣和其他腐蝕性氣體(如二氧化硫、二氧化碳等),形成電解質溶液,從而引發電化學腐蝕,導致刀片生鏽。例如,在潮濕的南方地區的梅雨季節,或者在靠近海邊、河邊等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,如果對開槽刀片的防護不當,就很容易生鏽。

接觸腐蝕性物質
開槽刀片在使用過程中,如果接觸到具有腐蝕性的化學物質,如酸、堿、鹽溶液等,會直接發生化學反應而導致生鏽。例如,在加工含有鹽分的木材(如海邊的防腐木)時,鹽分附著在刀片表麵,會加速刀片的腐蝕;或者在清洗刀片時使用了強酸性或堿性的清潔劑,沒有及時衝洗幹淨,也會使刀片生鏽。
二、刀片材質與表麵處理因素
材質抗腐蝕性差
如果開槽刀片的材質本身抗腐蝕性能不佳,就更容易生鏽。例如,一些低質量的碳鋼刀片,其含碳量較高,且缺乏有效的合金元素來提高抗腐蝕性,在空氣中就容易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而生鏽。相比之下,不鏽鋼刀片含有鉻、鎳等合金元素,能在表麵形成一層致密的鈍化膜,阻止氧氣和水與內部金屬接觸,具有較好的抗鏽能力,但如果不鏽鋼中的合金元素含量不足或者分布不均,也可能會生鏽。
表麵處理不當或失效
刀片表麵的塗層或防護處理可以有效防止生鏽。如果表麵處理工藝不過關,如塗層有孔隙、厚度不均勻或者附著力差,就無法很好地起到防護作用。例如,刀片的氮化處理不當,氮化層太薄或者有缺陷,不能有效阻止腐蝕介質的侵入,刀片就容易生鏽。另外,即使刀片經過良好的表麵處理,在使用過程中,如果表麵的防護層被磨損、劃傷或者剝落,也會使刀片失去保護而生鏽。
三、使用和維護因素
使用後未及時清理
開槽刀片在使用後,會殘留有加工過程中的碎屑、冷卻液、油汙等物質。如果不及時清理,這些物質會吸附在刀片表麵,在一定條件下會引發腐蝕。例如,含有金屬屑的冷卻液殘留在刀片上,會形成原電池,加速刀片的腐蝕過程;油汙會吸附灰塵和水分,為生鏽創造條件。
儲存條件差
刀片在儲存過程中,如果環境濕度高、溫度變化大或者有腐蝕性氣體,並且沒有采取合適的防鏽措施(如塗防鏽油、用防鏽紙包裹等),就容易生鏽。例如,將刀片隨意放置在潮濕的倉庫角落,沒有進行任何防護,經過一段時間後,刀片就會出現鏽跡。